自动进样器在药物溶出度检测中的标准化操作流程
2025-11-24
[15]
药物溶出度检测是评价固体制剂(如片剂、胶囊)质量一致性与生物等效性的关键环节,广泛应用于研发、中控及放行检验。为提升通量、减少人为误差,现代溶出仪常与HPLC/UPLC系统联用,并通过自动进样器实现样品的精准、高效引入。其标准化操作流程对确保数据可靠性至关重要。
一、实验前准备
样品处理:溶出液经0.45μm或0.22μm滤膜过滤,避免颗粒堵塞进样针或色谱柱。
进样盘设置:按序列将空白、标准品、供试品依次放入指定位置,建议使用带盖样品瓶防止挥发;若样品需避光或低温保存,启用自动进样器的温控/遮光功能(通常设为5–10℃)。
系统平衡:启动HPLC系统,待基线稳定后,运行1–2针空白以清洗流路。
二、方法参数配置
进样体积:通常为10–20μL,需根据检测灵敏度和线性范围设定,并在方法验证中确认精密度(RSD≤2%)。
清洗程序:设置强洗(如甲醇:水=50:50)与弱洗(流动相)双溶剂清洗,针内外均需冲洗,防止交叉污染。
进样速度:采用中速进样(如“Medium”模式),避免压力冲击影响泵稳定性。
三、运行与监控
启动序列后,实时监控压力、基线及保留时间漂移。
每6–12针插入质控样品(QC),验证系统适用性。
若出现峰形异常或保留时间偏移,立即暂停检查进样针是否堵塞或漏液。
四、运行后维护
运行结束后,执行深度清洗程序(如高比例有机相冲洗)。
排空样品盘,清洁针座及废液管,防止结晶或微生物滋生。
记录运行日志,包括进样次数、异常事件及维护操作,满足GMP审计要求。
注意事项:
自动进样器需定期进行体积准确性校准(如称重法);
不同批次溶出液建议分序列运行,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降解。
通过标准化操作,自动进样器不仅大幅提升溶出度检测效率,更保障了数据完整性与合规性,是现代药物质量控制体系关键的一环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岛津10A蜜柚视频污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


在线客服